您的位置: 首页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详细内容

信息化建设

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数字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工作方案

作者:省数字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4-23 10:49:03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工作目标
  根据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师范学校建设协作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交流、合作、开放、引领”的工作理念,加强协作管理,丰富协作内容,完善协作机制,增进各成员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充分体现江苏特色优势的项目建设方案,实现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的集约化。
二、协作内容
  1、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建立“数字校园”项目协作组QQ群(群号:212736021),方便成员学校之间的交流,依托网络平台交流项目,及时反馈方案实施的相关信息,及时上传、上报协作组及成员学校的工作信息,支持“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网站建设,共享示范校建设成果。
  2、形成协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
  统筹制定协作组年度工作计划,规范工作环节,统一工作步骤,督促各成员学校按计划落实工作任务,建立协作组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数字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工作会议,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总结交流创建工作进度,探讨创建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督促成员校间的计划实施;按照“共同参与、分工协作、成功共享”的协作原则建立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实施方案,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资源共享。
  3、校企合作,共建“数字校园”特色项目
  围绕“平安校园”、“智慧教室”、“数字校园支撑平台”等主题,开展“数字校园”建设的实地参观交流活动,组织协作组成员学校赴省内“数字校园”建设较好的院校和相关企业单位实地参观学习,开展协作组成员学校间的互访交流等。
  4、突出特色优势,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发展。
  各成员校在“数字校园”特色项目建设方案设计上,应彰显各自的特色,同时优势互补、求同存异,在协作共建过程中,凝聚成员校集体智慧,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特色项目服务,优化“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形成各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校本特色。
  5、营造信息化运用氛围,提升教师信息化运用水平。
  通过定期开展专家讲座、校本培训等形式,构建信息化培训长效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融通,培养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6、建立“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专家库。
  以各成员学校推荐为基础,广泛邀请企业单位团体以及个人推荐合适人选。在推选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定,逐步建立完善“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专家库,并保持动态更新。
  7、校企共建,强化特色。
  与企业紧密联系,以教育部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要求为基础,讨论制定数字校园建设验收标准,形成江苏特色的数字校园建设成果。
  8、强化信息交流,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
  以“数字校园”建设为载体,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制度化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建设过程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带动学校的内涵建设。
三、责任分工
  1、由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成立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数字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明确组织构成,为交流合作搭建工作平台。
  2、协作组必须遵守《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会章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
  3、协作组组长单位负责牵头制定协作组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交流活动。
  4、各协作组成员学校要积极配合牵头学校的工作,完成协作组布置的任务。按照协作组主要目标和任务,结合各自的特色项目方案,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各自进行细化、优化、修正、提高,形成各自特色的项目建设方案,并在各校分阶段实施。
  5、定期通过QQ群工作平台或邮件等方式向组长单位报送项目建设情况,主动与其它相关成员学校开展交流研讨。组长单位负责编印《工作简报》。 四、组织机构
  组  长:钦惠平(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副校长)
  副组长:陆  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秘书长:钱  莙(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副秘书长:陆 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赵志建(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成  员:王  健(南京金陵中等职业学校)
      王宝祥(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屠晓东(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陶益权(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冯正国(淮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陈冬云(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金誉华(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朱胜强(南京市高级技术学校)
      张建村(无锡市高级技术学校)
      王启高(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刘进峰(江苏省盐城市高级技工学校)
      孙逾东(宿豫中等职业学校)
      庄恒洋(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
      李  勇(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