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双向目标责任书
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双向目标责任书
培养对象姓名: 顾宏亮
培 养 层 次 : 第三层次
工 作 单 位 : 无锡技师学院(立信中专)
从 事 专 业 : 电子电工技术
隶属地区(部门) : 无锡市教育局
填 表 日 期: 2016年10月
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6年10月
一、培养对象简况
姓 名 | 顾宏亮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4.11 | 民 族 | 汉 | |||||||||
籍 贯 | 江苏无锡 | 出生地 | 江苏无锡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
身份证号 (护照号) | 3202***********115 | 工作年月 | 1994.7 | 培养层次 | 第三层次 | |||||||||||
原学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管理 | 现从事专业 | 电子电工技术教育 | 专业技术职务 | 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 |||||||||||
学 历 | 本科 | 学 位 | 最终学历获得部门与时间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1 | ||||||||||||
单 位 | 无锡技师学院(立信中专) | 职 务 | 教务处 副处长 | |||||||||||||
办公电话 | 83275617 | 手 机 | 139*****17 | 电子邮箱 | ||||||||||||
通信地址 | 无锡市惠山区藕塘职教园钱藕路6号 | 邮政编码 | 214000 | |||||||||||||
主要学术成就(250字以内) | ||||||||||||||||
1.推行一体化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主持建设省级精品课程3门。 2.注重专业技术应用,主持技术项目开发获取国家专利2项。 3.主持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省市级卷库开发5项,成果全省、全市推广使用。 4.潜心技能竞赛研究,被聘为省状元大赛裁判、市集训队主教练、专家组组长等职务,指导学生在省状元大赛中获“一等奖”等。 5.注重技能开发理论研究,在国家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2篇,在省级各类教科研成果评比获奖14项。 6.加强国际交流学习,赴新加坡、奥地利研修等,被评为省技工院校教学名师、省专业带头人,成立无锡市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等。 | ||||||||||||||||
培养对象签名: | 日期: | 2016.年10月 |
二、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的总体目标
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技能开发与技能教学研究工作。 一是加强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课程开发研究,以中高技衔接市级重点课题研究为抓手,完成已立项市级重点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新立项市级及以上课题2项,校级课题每年1项。 二是加强省教学名师、市名师工作室建设,有效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工作室教育局考核合格。 三是注重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开发科研项目2项取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有效带动专业教学团队科研能力。 四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在人社部中职协、省人社厅技工教研室等组织的科研成果评比获奖成果不少于2项/年,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不少于5篇,职业核心刊物不少于1篇。 五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教学研讨活动,省级及以上研讨活动不少于3次,市级研讨活动不少于5次。 六是积极发挥市电工电子学科组组长引领作用,组织全市技工院校专业教师开展市级教科研活动不少于2次/年。 七是加强社会服务活动,主持市鉴定中心高级工及以上技能鉴定100人/年,开展市级学术、业务讲座1次/年,指导学制技师培养毕业设计不少于50人,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300人。
|
三、培养对象的分年度计划
2016年: 1. 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1项,新申请市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新申请并结题校级教科研课题1项,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3篇 2. 完善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工作室无锡市教育局考核合格,申报无锡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3. 带动专业教学团队科研能力建设,启动科研项目开发1项 4. 省级教科研成果评比获奖成果不少于2项 5. 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教学研讨活动,省级及以上研讨活动不少于1次,市级研讨活动不少于2次 6. 组织全市技工院校电工电子学科教科研活动不少于2次 7. 主持市鉴定中心高级工及以上技能鉴定不少于100人,开展市级学术、业务讲座不少于1次,指导学制技师培养毕业设计不少于16人,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00人(其中技师培训不少于30人) 8. 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不少于72学时,其中省级培训不少于1次、市级培训不少于1次 9. 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评估评审等社会服务活动不少于1次 10. 主持或配合完成学院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创建项目 |
2017年: 1. 新申请省级教科研课题1项,完成市级教科研课题1项,新申请并结题校级教科研课题1项,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3篇,开展职业院校生命课堂教学研究 2. 完善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带领团队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项,工作室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人社局考核合格 3. 带动专业教学团队科研能力建设,开展科研项目开发1项 4. 省级教科研成果评比获奖成果不少于2项 5. 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教学研讨活动,省级及以上研讨活动不少于1次,市级研讨活动不少于2次 6. 组织全市技工院校电工电子学科教科研活动不少于4次 7. 主持市鉴定中心高级工及以上技能鉴定不少于100人,开展市级学术、业务讲座不少于2次,指导学制技师培养毕业设计不少于16人,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00人(其中技师培训不少于30人) 8. 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不少于72学时,其中省级培训不少于1次、市级培训不少于1次 9. 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评估评审等社会服务活动不少于1次 10. 主持或配合完成学院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创建项目 |
2018年: 1. 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1项,完成市级教科研课题1项,新申请并结题校级教科研课题1项,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3篇,开展职业院校生命课堂教学研究 2. 完善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指导团队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项,工作室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人社局考核合格 3. 带动专业教学团队科研能力建设,开展科研项目开发申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项 4. 省级教科研成果评比获奖成果不少于2项 5. 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教学研讨活动,省级及以上研讨活动不少于1次,市级研讨活动不少于2次 6. 组织全市技工院校电工电子学科教科研活动不少于4次 7. 主持市鉴定中心高级工及以上技能鉴定不少于100人,开展市级学术、业务讲座不少于2次,指导学制技师培养毕业设计不少于16人,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00人 8. 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不少于72学时,其中省级培训不少于1次、市级培训不少于1次 9. 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评估评审等社会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 10. 主持或配合完成学院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创建项目 |
2019年: 1. 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1项,完成市级教科研课题1项,新申请市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新申请并结题校级教科研课题1项,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3篇,推进职业院校生命课堂教学研究 2. 完善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指导团队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项,工作室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人社局考核合格 3. 带动专业教学团队科研能力建设,启动科研项目开发1项 4. 省级教科研成果评比获奖成果不少于2项 5. 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教学研讨活动,省级及以上研讨活动不少于1次,市级研讨活动不少于2次 6. 组织全市技工院校电工电子学科教科研活动不少于4次 7. 主持市鉴定中心高级工及以上技能鉴定不少于100人,开展市级学术、业务讲座不少于2次,指导学制技师培养毕业设计不少于16人,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00人 8. 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不少于72学时,其中省级培训不少于1次、市级培训不少于1次 9. 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评估评审等社会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 10. 主持或配合完成学院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创建项目 |
2020年: 1. 完成市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新申请市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新申请并结题校级教科研课题1项,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3篇,推进职业院校生命课堂教学研究 2. 完善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指导团队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项,工作室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人社局考核合格 3. 带动专业教学团队科研能力建设,开展科研项目开发申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项 4. 省级教科研成果评比获奖成果不少于2项 5. 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教学研讨活动,省级及以上研讨活动不少于1次,市级研讨活动不少于2次 6. 组织全市技工院校电工电子学科教科研活动不少于4次 7. 主持市鉴定中心高级工及以上技能鉴定不少于100人,开展市级学术、业务讲座不少于2次,指导学制技师培养毕业设计不少于16人,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00人 8. 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不少于72学时,其中省级培训不少于1次、市级培训不少于1次 9. 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评估评审等社会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 10. 主持或配合完成学院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创建项目
|
四、培养对象拟完成的标志性成果及考核方式
1. 开展省级教科研课题研究5项,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3项,校级教科研课题研究5项,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15篇。提交立项文件、研究成果、结题证书等,发表论文专业期刊 2. 发挥无锡市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无锡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辐射示范作用,工作室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人社局考核合格,学院骨干教师考核合格。提交考核合格材料 3. 带动专业教学团队科研能力建设,申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项。提交国家新型实用专利证书 4. 省级教科研成果评比获奖成果不少于10项。提交获奖证书 5. 参加省级及以上研讨活动不少于5次,市级研讨活动不少于10次。提交邀请函或活动通知 6. 组织全市技工院校电工电子学科教科研活动不少于18次。提交活动通知、签到表、活动图片等 7. 主持市鉴定中心高级工及以上技能鉴定不少于500人,开展市级学术、业务讲座不少于10次,指导学制技师培养毕业设计不少于80人,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500人(其中培养社会技师不少于100人)。提交市鉴定中心考评任务书、讲座证明和PPT、毕业设计任务书、社会培训任务书等 8. 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不少于360学时,其中省级培训不少于5次、市级培训不少于5次。提交继续教育课时证明、培训合格证书证书等 9. 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评估评审等社会服务活动不少于10次。提交专家邀请函等 10. 主持或配合完成学院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创建项目。提交学院证明等 |
五、培养对象所在单位提供的保障条件及考核方式
1. 学院高度重视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为培养对象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资金、政策和场地支持,搭建业务成长、发挥辐射示范和培育成果的平台 2. 将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纳入学院骨干教师培养范围,由学院科研处(教师发展中心)进行日常管理,由学院骨干教师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给予奖励 3. 学院重视高层次人才团队培养,以培养对象为核心,结合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能和学院发展需求,将更多的项目落实到培养对象身上,指导其他骨干教师成长,带动学院人才培养,为更多的优秀人才遴选入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打好基础 4. 学院将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工作室建设、教科研研究、成果发表鉴定和各类提升业务能力活动等,提供优先外出交流、学习、研修和下企业实践的机会,优先承接各类科研、创建等项目等机会 5. 学院将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制定激励政策,压担子、重服务、严考核,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营造良好的业务提升、成果培育的氛围,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辐射示范作用 6. 对于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的考核工作,由学院科研处(教师发展中心)主要管理,学院制定了骨干教师管理与考核制度,年初对培养对象明确年度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和考核要求,签订年度工作责任书,在为培养对象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培养对象所在的部门主要进行日常考核,年末学院成立骨干教师考核小组,对需要参加考核的骨干教师进行全院公示,骨干教师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提供考核佐证资料,骨干教师考核小组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全院公布,接受全院教职工监督。 7. 培养对象为无锡市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导师、无锡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需要参加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人社局的考核。
|
六、所在单位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七、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省有关部门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八、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